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

醫學研究-多攝食維生素C 減少銀髮族白內障

醫學研究-多攝食維生素C 減少銀髮族白內障
2011-07-29 中國時報 黃文正/綜合報導

最新研究指出,60歲以上的老年人,若日常能從食物中攝取充分的維生素C,罹患白內障的風險可降低達四成,這項研究刊登於《眼科學》(Ophthalmology)期刊。

先前歐美部分研究證實,人們若多服用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 ,可有效降低罹患白內障的風險。不過歐美民眾維生素普遍攝取量原本就較高,效應並不顯著。然而,在印度等開發中國家,當地人們維生素C攝取量普遍偏低,罹患白內障的比率也相對較高。

英國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(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)的科學團隊,日前針對印度逾5600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分析,研究人員除詢問老年人每日飲食、生活習慣,同時測量他們血液中的維生素C濃度。

結果發現,有近73%的老年人患有白內障,但維生素C攝取量增加後,比率明顯降低。研究人員表示,在所有受測老人中,血液中維生素C濃度最高的一組(約占四分之一),罹患白內障的風險,較血液中維他命C濃度最低的一組,低了39%。

〈吃對了 你也能瘦〉 香蕉含色胺酸 正確吃真的能瘦

〈吃對了 你也能瘦〉 香蕉含色胺酸 正確吃真的能瘦

記者/洪素卿

最近香蕉盛產、價格下滑,為了幫助蕉農,不少人掏腰包買香蕉,不過部分怕胖的美眉,擔心熱量高不敢多吃。但事實上,不僅日本女星深田恭子曾靠早餐吃香蕉減重法,3個月瘦了12公斤,醫師也表示,香蕉含有色胺酸,可以提升滿足感;如果把香蕉當成代餐,正確使用香蕉成為熱量控制的工具之一,吃香蕉不僅不發胖,也能減重。

早餐吃香蕉 日星深田恭子瘦身

日本女星深田恭子將早餐換成「香蕉加一杯開水」,配合每天提早入睡,3個月的時間瘦了12公斤,一度引起香蕉減肥風潮。究竟這是怎麼做到的?肥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表示,跟其他水果相比,香蕉的熱量其實不算低,以一根中型香蕉大約相當於3份水果來看,而1份水果的熱量60卡計算,1根香蕉的熱量有可能達到180大卡,與芭樂等其他水果相較,熱量真的不低。

香蕉熱量高 但色胺酸有飽足感

既然熱量不低,為什麼香蕉能夠減肥?蕭敦仁認為,可能與香蕉裡面的色胺酸有關。他表示,色胺酸進入身體後,可以轉化成血清素,血清素可以提升滿足感。也因此,與同樣熱量的食物相比,吃香蕉可能有相對高的飽足感,加上其中又有不少果膠以及膳食纖維。也因此,如果用來當作代餐、替代原本的餐食,確實可以減少熱量攝取。

例如,早餐本來固定要吃一碗稀飯,這碗稀飯的熱量可能跟一根香蕉差不多,但是吃稀飯的血糖升得快、還不到中午就餓了,但以開水加香蕉、卻可以滿足比較久,相對抑制食慾。

採用這個減肥法並配合早睡(目前已經知道睡太少容易發胖),也因此更能提高減重的效益。

重點還是要注意總熱量控制,午餐跟晚餐不能過量,這樣才能達到減重的效果。

肥胖醫學會曾漢棋醫師表示,很多人原本早餐就吃得少,香蕉加開水替代早餐,能夠降低的熱量不是很高,建議可以用在替代晚餐的一部份,但同時要酌加其他食物、避免熱量過低。

由於香蕉的鉀含量不低,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特別提醒,腎臟病患者切記不能過量攝取。

100.07.31.自由時報電子報

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

腸道照顧好﹐ 百病不來找!

腸道照顧好﹐ 百病不來找!

多攝取乳酸菌好處多多。 近幾年來,隨著生活水準的提昇,醫學上卻發現以下事實:

1. 國人腸道健康普遍惡化,腸癌死亡率高居第三位,發生年齡逐年下降。
2. 在我國有16.6%死亡率、14.4 %醫院就診率,及15.4 %健保給付皆與腸道疾病 有 關。
〈 2003 年統計〉
3. 癌症、心臟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糖尿病、老年痴呆等成人慢性疾病,
皆與腸道健康密切相 關。
4. 老化由腸道開始,年輕族群腸道老化的弊害,將在中年以後顯現。
5. 先進國家對腸道健康問題的重視~英國自1999 年即推動『腸道週』活動;
美加則自2000 年發 起『國家腸癌認知月』活動。

腸道健康是可以靠自己的積極--- 主動而提昇。 積極宣導腸道健康意識,相信所投入的努力,可以有效的幫助許多人,預防腸癌及 多種成人疾病。


腸道健康的飲食要訣!


一、多喝水

每天至少要喝 1.6~1.8公 升的水,大概是八杯水。不要到口渴了才喝水,你的大腦 感到口渴時,其實血液濃度已經太高,血流不順了,運送氧氣及營養素效率降低了, 已經會影響全身細胞機能了,最好是定時喝水。


二、多攝取乳酸菌


正確攝取乳酸菌要注意以下重點

1. 天天攝取:因為再好的乳酸菌也無法在腸道中久駐;所以,要天天補充,每天至少補充
幾十億 的優質乳酸菌。

2. 餐後攝取:因為用餐後,胃部的酸度較低,乳酸菌比較能夠活著通過胃部,到達腸道。

3. 慎選產品:要選菌種標示清楚,有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,有研究團隊的產品。

4. 注意保存條件:乳酸菌不耐熱,不耐氧氣。 醱酵乳必須保存在低溫,開瓶後,盡快喝
完,不要開 了一大瓶,放在桌上,由早喝到晚;保健產品也要注意保
存溫度,不要長期放在高 溫環境 (如車子內)。




三、多攝取纖維質 每天至少要攝取30公克以上的食物纖維!

正確攝取食物纖維要注意以下重點:

1、用心從三餐中攝取
2、善用高纖保健產品
3、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纖維功效不同,兩者都要攝取。


引用網址 http://blog.cnyes.com/My/uzumi/article449064

抗憂鬱飲品 教授:魚腸中的乳酸菌有效

抗憂鬱飲品 教授:魚腸中的乳酸菌有效
2011-07-21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/陳映竹

世界衛生組織估計,未來憂鬱症患者的醫療負擔費用,將高於其他疾病。因此抗憂鬱產品研究受到各界重視,又以天然非藥物的抗憂鬱食品,最具開發潛力,海洋大學教授從「魚腸」中,分離篩選出一種新乳酸菌株,效果和抗憂鬱藥物百解憂類似,在老鼠實驗中可大幅改善憂鬱行為,又沒有副作用,未來可望能開發成抗憂鬱飲品。

肥胖和憂鬱症困擾著現代人的健康。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蔡國珍以高GABA(胺基丁酸)含量的乳酸菌株發酵食品原料,開發具有抗憂鬱活性的乳酸菌發酵飲品。

蔡國珍說,胺基丁酸(GABA)是人類中樞神經系統所分泌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,有降血壓、調節血糖、活化肝腎及解酒、抗憂鬱、改善癲癇、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癡呆症等功能,他從魚腸中分離出這株新發現的乳酸菌,是GRAS安全菌,屬於人體的益生菌,可用應用在食品飲料、保健食品等。

蔡國珍指出,經過動物餵食試驗結果證實,可以改善憂鬱症大鼠的憂鬱行為,效果跟抗憂鬱藥物Fluoxetine(百憂解)相近,同時不會產生副作用。

這株乳酸菌可應用在食品飲料、保健食品等,蔡國珍說,和目前一顆動輒七、八十元的百憂解相比,也會便宜許多。

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

你累了嗎? 抗壓飲食大作戰

你累了嗎? 抗壓飲食大作戰   (2011-7-27自由電子報)

文/張庭榕

上班族每天一覺醒來,就可能要面對「上班刷卡制,下班責任制」的沉重工作壓力,造成了身體免疫力低下、氧化壓力增加,加速老化及疾病的產生。但其實透過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及飲食改變,就可以增強抗壓力,提升抗氧化能力,降低疾病的罹患率。

健康生活、改變飲食 強化抗壓力

◎健康均衡飲食,六大類食物樣樣不可少

健康均衡的飲食包含了全榖根莖類、豆魚肉蛋類、低脂奶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類,建議攝取自己合適的份量,配合三餐定時定量,避免暴飲暴食。

◎天天五蔬果

建議每日攝取5份蔬菜水果(3份蔬菜+2份水果),蔬菜一份大約是一碟100克的各種生鮮蔬菜(可食的部分),煮熟後,大約是半個飯碗的量。

每天3份蔬菜就大約要吃到1.5碗各式煮熟的蔬菜;水果一份約相當於一個棒球大小,或約一個飯碗切好的各種水果。由於各種水果的營養成分不同、種類特性不同,各種水果一份的量也不盡相同。

另外,要特別提醒的是,蔬菜與水果的營養成分不同,所以不適合互相取代。蔬菜水果都適量的攝取,每天3份蔬菜與2份水果,才能使整體飲食更均衡健康。

◎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

維生素B群是能量代謝的輔助因子,在身體中扮演著維護神經系統穩定、協助能量代謝、調節內分泌等功能。

當身體壓力提高時,會加速維生素B群的消耗,而當維生素B群缺乏時,容易出現疲倦、精神不集中等現象。

全穀類食品如胚芽米、糙米、雜糧飯、薏仁、全麥麵包;瘦肉、蛋、牛乳,以及新鮮的蔬菜、水果等都是維生素B群的重要來源。

此外,維生素C可還原體內的氧化物,提升抗氧化能力,協助對抗壓力。建議攝取柑橘、芭樂、木瓜、草莓、奇異果等水果。

◎每日攝取足量鈣

鈣具有穩定情緒、鎮定和鬆弛神經的效果,依據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」建議,成人每日需要攝取1000毫克的鈣。然而,國民營養調查卻發現,國人常常無法達到每日建議的鈣攝取量。

工作壓力大,容易焦躁不安的上班族,建議每天喝1杯(240毫升)到2杯的低脂牛奶,就較容易達到每日鈣的建議攝取量。其他如乳製品、優酪乳、起司片、小魚乾都是良好的鈣來源。

◎避免增加身體負擔的食物

平日三餐應該要避免食用高油、高鹽的食物,以免容易造成總膽固醇、壞的膽固醇及血壓上升,進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危險性。

沒有一種工作 值得用生命交換

食用甜食雖可在短時間內發揮鎮靜的效果,但是也會使血糖急遽上升後下降,突然降低的血糖會引發心悸、緊張、焦慮等症狀。

沒有一種工作值得用生命去換,雖然上班族需要工作以維持生活品質,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社會意義,但是在這個過程中,必須要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及執行正確的飲食行為,才可以有健康的身體,享受圓滿的人生。

(作者為萬芳醫學中心營養室營養師)

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

夏天飲食溫度亂 肥胖、過敏毛病跟著來

夏天飲食溫度亂 肥胖、過敏毛病跟著來

【中時健康 周嘉文/台北報導】2011.07.14



今年夏天特別熱,經常會出現攝氏35度以上的高溫,不分男女老幼尤其愛食用冰品或冷飲消消暑氣,但清涼在嘴裡,小心反傷了身體!中醫師李深浦提醒,天氣熱,人體的新陳代謝速率就高,一旦飲食溫度突然下降,打亂血液循環,不但容易衍生肥胖、過敏等毛病,長期下來,嚴重者還可能導致心臟瓣膜垂脫跟肝臟功能受損。

俗話常說病從口入,在中醫眼中,夏天飲食溫度若忽高忽低,的確會帶來許多疾病上身。李深浦指出,氣溫炎熱,人體的新陳代謝速率自然會提高,這個時候,一般人的感覺總想制衡自已身體的溫度,吹冷氣、喝冷飲來降溫,但這動作得格外小心,尤其是在運動後,心臟跳的正快,全身新陳代謝速率很高的時候,如果突然攝取很多冰涼的東西下去,儘管第一時間嘴巴裡頭覺得舒,但胃腸溫度遽然下降,血液循環就會慢下來。

好比緊急煞車,李深浦說,胃腸的溫度不夠就無法繼續推動血液循環,而心臟血管的血液循環突然減速,會造成中國人常說的「傷到中氣」,引發呼吸困難、胸口悶痛等症狀,心臟收縮不良,日積月累,嚴重者甚至會導致二尖瓣、三尖瓣等瓣膜脫垂,而病根全肇因於夏天運動後猛灌冰水。

問題嚴重性不僅於此,如果體內的溫度無法穩定,身體的新陳代謝就無法穩定,最終還可能損害肝臟功能,因為在中醫認為,肝臟是人體酵素的推動體,食物之所以能轉化成營養、熱量,全得靠肝臟來做工。

一般人總以為三餐食用的魚肉蔬菜,吃下去就可以變成人體的營養,卻不知道這些都要先經過胃腸的酵素、益菌來發酵分解,再由肝臟的酵素分解,才能變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,李深浦說,如果在進行分解的當中,溫度變化太大,體內的酵素系統就會分解不完全,一旦酵素體跟益菌群不健康的話,身體機能就會衰退。

現代人最大的飲食毛病,李深浦認為就是把胃腸當冰箱在用,如果肚子裡面溫度低的話,營養很不容易燃燒變成熱量、變成體能,自然不太想運動,容易疲勞之外,連體型也會長成「冰箱」,方方正正,沒有腰圍,全身都是肥肉,連帶出現過敏體質。


夏天不是不能喝飲料消暑,只是方法要小心,千萬不能身體正熱的時候一口氣就灌冰塊下去,李深浦建議,應該以溫水或室溫的涼水替代,如同大自然一般,人體也講求風調雨順,所以,飲食溫度可以靠人為所控制。

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

多吃蔬果多運動 遠離大腸癌

多吃蔬果多運動 遠離大腸癌

▲多吃蔬果,有助防止大腸癌發生。 (記者林宜樟攝)


記者林宜樟/嘉義報導

根據國民健康局4月公布的男女十大癌症發生率,大腸癌排名第二,而大腸癌發生的機會增加,與國人的飲食有極大關係。醫師建議,多吃蔬菜、水果,多運動,定期大腸鏡檢查,是預防大腸癌發生的不二法門。

定期大腸鏡檢查 預防不二法門

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謝毓錫表示,肥胖會導致大腸息肉發生,多數大腸癌都是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。研究顯示,肥胖病人發生大腸息肉的機率較高,健康飲食加上多運動,有助於減少大腸癌的形成。

謝毓錫說,預防大腸癌可從飲食做起。近年來,國人飲食逐漸西化,食用過多肉類、油炸、燒烤食品,但蔬菜、水果的食用量減少,罹患大腸癌的機會增加。

他建議,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幫助排便順暢,大腸黏膜較不會受刺激,減少大腸癌的形成,另外,少吃肉類、油炸食物及規律運動,也可減少大腸癌發生。

他指出,大腸癌的症狀包括:解血便、大便習慣改變、腹痛、貧血或體重減輕,至於大便有血的常見原因是痔瘡,不過,最好還是要請醫師診治,確定病因,以免延誤治療時機。

謝毓錫說,90%以上的大腸癌患者年齡為50歲以上。此年齡層患者若有大便潛血反應,需儘速做大腸鏡檢查,並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,若能及時清除大腸息肉,可以減少70%以上的大腸癌發生率。

100.07.09. 自由電子報

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

小問題大麻煩-7成老人家 很難方便

小問題大麻煩-7成老人家 很難方便
2011-07-04 中國時報 黃天如/台北報導

根據一份最新調查,國內養護機構老人7成有便秘的問題,有人甚至3、4天才「大大」一次。醫師表示,相關研究顯示,一年便秘次數若超過52次,大腸癌罹患率是一般人的4.4倍,呼籲民眾重視長者飲食纖維、水份的攝取以及運動量。

台北市長期照顧發展協會林哲弘表示,該會去年底針對236名入住養護機構65歲以上老人進行問卷,受訪者7成4自認有排便困難問題,且逾5成情況嚴重,須長期看診及服用軟便藥,偶爾還要灌腸。

台大小兒部醫師張文誠表示,只要每周大便次數未達2到3次,或大便時要比平常用更多力氣,抑或便後有解不乾淨的感覺等任一種情況,就符合臨床便秘的定義。養護機構老人有專人照護及設計飲食,便秘盛行率尚有7成,一般老人情況想必更糟。

他說,長期便秘會導致嚴重腹痛、大腸直腸氣室發炎、痔瘡及肛裂。此外,硬便及宿便長期積存在大腸內,會造成腸道黏膜反覆受損,而在表皮細胞增生修復的過程中,就有可能出現細胞突變,也就是大腸直腸癌的發生。

根據《美國發生率》醫學期刊的研究,若一年內自覺有便秘症狀12到52次,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;若超過52次,其罹患率更高達4.4倍,看似問題不大的便秘,卻不可小覷。

張文誠說,要減少便秘的發生,水、纖維及運動是不二法門。其中水每天至少喝2000cc;多攝取蔬菜、全麥等高纖食品;至於運動,切記「坐比躺好、走比坐好」,身體動,腸子才會跟著動。

趕趕趕 3成2學童便便有難

趕趕趕 3成2學童便便有難

2011-07-04 中國時報 邱俐穎/台北報導

趕上學、趕補習,全國3成2小學生有「便便」問題。據國內一項針對7到12歲國小學童的大規模調查,發現32%有便秘問題,其中國小女生「ㄣㄣ」不通暢的比例又高於男生。醫師 表示,臨床上許多有便秘問題的孩童,多是早上趕上學、下課趕補習,習慣性忍住便意,才會造成「便便」困難。

■便秘困擾 女高於男

台北榮總兒童胃腸科主任吳子聰等人,針對2375位國小學童進行國民營養調查,其中發現3成2國小學童有便秘困擾,女生36.1%又明顯高於男生29.2.%,但隨年紀增長便秘問題會逐漸改善,從7、8歲的39.6%,9、10歲的34%,11歲降至24.4%。

調查也發現,少吃蔬果、黃豆製品、雞蛋的孩童便秘情形會較嚴重。這項研究今年二月發表在《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》。

吳子聰表示,女生便秘問題較男生嚴重,有可能是較愛乾淨,當廁所環境髒亂或是不習慣在外面如廁,可能就會強忍便意;而隨年齡增長,腹肌調節變好,身體排便機能隨之提升,便秘的發生率會慢慢降低。

吳子聰說,一天中早餐、晚餐後腸胃道蠕動達高峰,是排便的絕佳時間點,但學童早上起床吃完早餐不是急著上學,就是放學後趕著補習,沒有充足時間醞釀「便意」,又沒吃足夠的蔬果,當然就便秘。

多吃蔬果 規律排便

他建議,飲食應盡量避免高熱量、高油脂,多吃蔬果是不二法門,家長也應讓孩童建立規律的排便習慣,在固定時間上廁所,生活步調放輕鬆,給孩子多一點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