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

塑危機 6食品學會推3要1不

塑危機 6食品學會推3要1不



【記者江禹嬋/台北報導】塑化劑幾乎每日一爆,重創台灣食品業形象,至今依舊餘波蕩漾,6大食品相關學會發表聲明,呼籲政府應推行專業證照、適當履歷制度、強化檢驗能量、消費者不過度擔心等「3要1不」目標,希望可以導正不肖業者作為,挽回消費者信心。

台灣食品科技學會、台灣保健食品學會、台灣營養學會、台灣農業化學會、台灣公定分析化學家協會、台灣乳酸菌協會等6大台灣食品相關學會,於9日舉行聯合記者會,呼籲各界在歷經此次危機後,能真正重視起食品安全問題,也讓消費者不要再有錯誤的觀念,走出這場塑化劑危機。

聯合聲明指出,這起事件正突顯出「源頭管理」為問題癥結點所在,而專業證照、適當履歷制度、強化檢驗能量與稽查,則首當其衝。

聲明中除了要求政府對食品原物料應嚴格把關外,也提醒民眾應減少使用塑膠,並改變對食物美觀、好吃、便宜的消費習慣。

塑化劑事件爆發後,400多家廠商業績嚴重受創,光是保健食品業績就掉2到3成,至於年產值百億的乳酸菌相關商品,損失還難以估算。

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江孟燦表示,保健食品有時會以果汁粉調味增加口感,如果曾攝取到含有少量塑化劑,在正常飲食情況下,2天左右可排出,希望消費者不必過於恐慌。

民眾應改變飲食習慣


除了加強源頭管理,民眾食品消費習慣也需改變。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王進崑提到,台灣民眾對塑膠製品的使用量太大,導致塑化劑「環境背景值」過高。他提醒民眾,微波前一定要將食品移出塑膠袋,多使用陶瓷、玻璃容器才符合環保。

台灣農業化學會理事長江文章則拿出日前媒體報導指出,業者用了自己的新鮮食材卻被消費者嫌棄,加了添加物後反而大賣;還有饅頭業者自陳,黑糖饅頭裡面根本沒有黑糖。

台灣公定分析化學家協會理事長孫璐西則說,透過這次教訓,消費者也要檢討,不能總是要求食物漂亮、便宜、還要好吃。

每日3毫克以下 安全無虞


對於DEHP的標準,世界衛生組織訂為1.5 毫克,歐盟則訂為3毫克,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陳陸弘解釋,若每天吃的量在3毫克以下,終生都不會有危險。

6大學會表示,政府要協助食品製造商建立食品履歷,要推動食品原料供應商的專業訓練與證照,也希望消費者不要過度擔心。

from: 大紀元 2011/06/1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